——致逝去的青春
文/雪浪
一
那天下午,梅子破天荒叫了我。她是用写纸条的方式叫我的。那纸条是一绺两指宽的英语作业本纸,上面用彩笔描画的字迹,恍若隔世,让人触目惊心。
放学后沟渠见。
梅子我不知这样传唤意味着什么,我已在努力构想美好瞬间的同时,右手却不自觉地端起了那杯苦酒。我已下定了喝完它的勇气。
出校门往右,有半截土坡。向左跨过一道沟渠,便是一畦菜地。靠近田埂,长着一棵粗壮的梧桐。树叶大都脱落,树下,零落了一地的叶子。而梅子,就站在那些发黄的树叶上。我不知她那天为什么要那样,况且她还穿上了那件绯红的上衣。她是告诉我永恒的瞬间吗?那一刻,我感到,她就是一把腾腾燃烧的火炬。隐约间我都能感到热力四射,灼浪袭人,仿佛我听到树叶毕毕剥剥燃烧的声音。她是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吗?
此刻,她正用怪怪的眼神瞅着我,那眼神中充满着轻蔑和讥诮。像一年前,她还在上初二的时候。我就感受到她眼波的困惑和压迫。没人知道那段故事因什么而开始,又为什么而结束。但在我凄冷的记忆里。梅子却是一道铭心的伤痕。稍加触碰,便会使我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我还总是在寂寞的夜晚,揭触那隐隐作痛的伤疤。在那样的夜晚,我会一个人躺在简易的木板床上,点上一支烟,闭上眼睛。梅子轻蔑的眼神和银铃般的笑声便像暴风雨般袭来,许多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浑身冰凉。接着身体也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并且口里还伴随着迷迷糊糊的诳语。每每这时,妈妈便吓得要死,以为我得了疟疾急医院,但就在家里人把我往车上背时,我会突然清醒过来。妈妈惊恐的眼神伴随着一口长气渐渐黯淡下去。一场虚惊。
二梅子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像许多农村女孩一样。她无奈的加入南下打工的行列。临走的前夜。我想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一种强烈的念头啮噬着我。马上见到她。向她诉说我的感受。要是平时,我只能把这种美妙的感受和种种可爱的想法聚攒独自品尝了。我想在曼妙的树林里,在夕阳的余辉中。我们可以肩并肩坐在草地上,看着在风中微笑的映山红。说些悄悄话。在每个朝霞升起的晨曦,我们共看流云飞渡。在每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们共赏倦鸟归巢。日子在平静的校园内缓缓流淌,波澜不惊。在每个放学的中午,我看着飞驰而过的车子,看着她飘逸的身影。我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三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必须见到她,马上见到她。早上最后一节是思想品德课。王老师正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王老师在慷慨陈词。社会主义不能等、靠、要,而要实干。但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只盼早点下课。我侧过头,偷偷看她。她正专心听讲。终于,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慢腾腾的收拾着书本。我用眼角的余光扫过去,她也回头看到了我,脸上瞬间腾起两朵红云。完了,她什么都知道了。我还有勇气再说吗?我要尽快离开这个令我难堪的地方,我像做贼似的把书扔进抽屉里。便向门冲去,他惊讶的目光像发现了一只异域的怪物一样目送我的反常举动。终于冲到门外了,我长吁了一口气。一种愧责像毒药一样洒遍我的全身。多年以后,我都为那天举动羞愧不已。妈妈看着我黑瘦的面容。曾多次把虔诚和血汗换来的钱放进菩萨的功德箱里。但我仍没有半点要好的迹象。我已经一个星期不去上学了。在每个太阳升起的中午,我都会从幽居的卧室里走出来。摇着廋弱而颀长的身影,趟过树影斑驳的林荫道。一种烦闷的燥热立刻会遍布全身。意识逐渐模糊。眼前晃动着无数白亮亮,圆晶晶的东西。仿佛有无数个小人在我眼前跳舞。
梅子呢,她现在该放学了吧,为什么不给她打个电话呢?四天前,当我无意中从同学那儿获知她家的电话号码时,我真像小时候过生日那样高兴。我慢慢地从口袋中掏出那张写有她家电话的纸片,压制住内心的狂跳,艰难的拨着:3-8-2-5-3-0-9。四秒钟后,电话终于通了,“喂,是谁呀?”。啊,是梅子,是她百灵般的声音,“我…我…我嗫嚅着干燥的嘴唇,明显地感到拿话筒的手在轻轻地颤抖。“喂,你是谁呀,怎么不说话?”我艰难地张开嘴唇,却一个字也没有吐出来。“神经病。”一声尖利地叱呵如重锤一样敲在我的耳膜上。“咣”的一声,电话挂了。我雕塑一样僵立在那儿。半晌,才放下话筒,转身便向门外走去。“喂,你还没给钱呢!”我机械地从口袋里掏出四角钱,扔在柜台上,店老板一脸的鄙夷,只听见鼻孔里轻蔑地“哼”了一声。
四班主任已是第二次到我家来了。我惊恐地看着他洞察一切的眼神,妈妈则坐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诉说着我这些天来的反常表现。我羞愧交加,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末了,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仪生,你已经十五岁了,是个大孩子了。有些困难我相信你自己能克服战胜。我相信你。然后他留给我一个意味深长的的微笑,便起身告辞。是妈妈拉着我的手把他送出好远。直到回家,妈妈还在念叨班主任的热情,我却充耳不闻。
天渐渐黑下来了,我的恐惧却在黑暗中渐渐加剧。明天,我必须得去上学了,同学们将怎么看我呢?还有,那次打电话,梅子猜到是我了吗?如果猜到,那她该怎样看我呢?为什么不向她当面说呢?我不止一千次地向自己问过这个问题。可我怕,怕什么呢?连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了这不争气的怯懦,我已经惩罚过自己多少次了,但有什么用呢?妈妈的恐惧丝毫不比我弱,她已考虑请邻村的法师为我招魂,只是由于我的极力反对,才没能招成,妈妈已经无计可施了,只得瞒着我把嫁在外省的姐姐叫了回来。看着妈妈痛苦至极地向姐姐诉说我最近的怪异表现,我在愤怒中又顿生一点可怜。姐姐因为忙,在家呆的时间很短,仅仅三天。三天里,姐姐使出浑身解数,好说歹劝,试图解开导致我反常行为的密码。但我仍一言不发。姐姐的喋喋不休和粗浅的教导引起我极大的反感。最后两天,我干脆躲藏起来不见她。第三天下午,听妈妈说姐姐是流着泪登上南下的火车的,而我却没有丝毫的怜惜,反而有如释重负之感。五我的推测得到了证明,回到学校的第一天,同学们便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我,当我走在路上的时候,而且还会听到些许窃窃的议论,但当我把头转向他们的时候,他们便一声不吭了。在学校的日子味同嚼蜡,上课我连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每天的每天,当梅子骑着漂亮的车子从我眼前飘逸地飞驰而过时,我都会在心中千百次地说:“梅子,梅子,你下来吧,下来和我说说话呀。”然而怯懦又一次击中我。我曾在无人的空谷一百次地呼喊:“上苍,你给我勇气吧!”但除了空荡的回音,什么也没留下。会有奇迹出现吗?等着吧,我自我安慰着,那为什么不给她写封信呢?也许她会来的。但写些什么呢?我铺开稿纸,一个个小小的方格便对着我微笑了。我拿起笔,写下去:“梅子,我有重要的事对你说。晚自习下后,我在沧浪亭等你,希望你不要使我失望。”
张仪生.6.20写完这几个字,我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梅子她会来吗?会的,我在暗暗地给自己打气。但怎样稳妥地把纸条传给她呢?噢,对了,趁课间活动她不在时,把纸条偷偷夹在她的语文课本里。当我偷偷地做完这一切后,便象贼一样逃离了教室。
六等待梅子像是在等待一个遥远世纪。当上晚自习的学生都走完后,梅子始终没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她今天晚上是上晚自习的呀,会不会是她没有收到呢?不会,我是把纸条夹在她常爱翻的语文课本里的,况且今天早上就有语文课,那会不会是给钟奇发现而给撕毁了呢?也不可能呀,我夹纸条的时候,教室里是一个人也没有呀。况且,今天见钟奇,他很平静,也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那么,是她不屑与我见面了。或者还有其它原因,我的心顿时象被寒风掠过的伤口,疼痛刹时弥漫了全身。不,我不能放弃,我要见到她,我有话要对她说,这种信念象毒蛇一样啮噬着我,促使我又拿出稿纸,把最虔诚地希望写在那方洁白的稿纸上。
“梅子,今晚七点半,我希望能在石榴树下见到你,我有重要的话对你说,如果你不来,我会一直虔诚地等待下去,直到你来为止。”
张仪生.6.25写完这几句胁迫性十足的话,我暗自得意。这次,她会来赴约吗?当我把这张纸条象上次一样郑重地夹在她最喜欢看的语文课本里的时候,我已在想象美妙地见面场景了。漫长的等待是最难熬的,当那个时刻逐渐向我逼近的时候,我的恐惧也随之一分分滋长起来。七点二十分,我便怀着忐忑的心情站在石榴树下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慢慢度过。七点三十五分,她还没来,我的心在希望中渐渐沉落下去,她还会来吗?我在心里编织着一千个她会来的理由,但当八点钟到来的时候,这一千个理由便慢慢幻化成一个理由,她根本不可能再来了,我的心沉落到极点,象打了败仗的伤兵一样摇摇晃晃地向家走去。夜很黑,几只夜游的萤火虫鬼火一样在我的眼前晃荡。村口的广播歌声哀婉,是迪克牛仔的《最后一首歌》
没有掌声
没有客人
我的眼睛
看向黑暗之中
面对回忆
世界是多余
我的歌里
只剩我自己
在快打烊的深夜里
我的心
我的梦
这一夜
又将是无处可去
最后一首歌
让我想起远去的你
我的孤寂
没有关系
只是谁来收拾命运的叹息
最后一首歌
我累得不想再使力气
我好想你
更想爱你
只是我早放弃
生命会有奇迹
七那个夜晚,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可怕的伤害,我想不通她不来的原因,我更不能接受她一言不发,不屑一顾地轻蔑。当我蹒跚着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妈妈正忧伤而焦急地站在门口。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今天是星期五,正是我回家的日子。我像受了极大委屈似的,扑到妈妈怀里,嚎啕大哭起来,妈妈则紧紧地拥抱着我,我看到她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但奇怪的是,她什么也没有说,这成了我多年来百思不解地一个谜。是我变了,还是我改变了妈妈,一向喜欢唠叨的妈妈。
八在没有光明的黑夜独自漫行,注定是一次苦涩的孤旅。当我再一次垂头丧气地出现在教室里的时候,梅子的眼光不像原先那样和善悦人了。她在用怪异、轻蔑地眼光回敬着我偶尔羞怯而渴望地眼神。我简直无地自容,我真像犯了十恶不赦之罪吗?我在心里一千遍地呼喊,梅子,你听我说。但是,这样的机会还会再来吗?
梅子的作息时间还是那样有规律,对她来说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她还像往常一样,上学、玩耍、回家。而我,却象一个来自异域地怪物,艰难地生活在这个日益陌生的世界中。同学们的冷漠、嘲讽、孤立我已视若不见了,但留在心灵的那条绳却在时时撕扯着我敏感的神经。我和谁都不愿说话,在五百多人的学校,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怪人”。
九姐姐的来信渐渐多了起来。当我每次把姐姐的信看也不看的压到床底下的时候。妈妈的眼泪便象泉水一样地涌了出来。她痛苦地看到她的儿子已是无可救药了。我又一次不去上学了,妈妈的好说歹劝都告失败后,她终于沉默了,也许是认命了吧,她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的黑夜总是迟迟降临,当我把自己锁于属于自己的那间小屋的时候,我的心终于可以自由了。当我打开日记本,记下第二百一十四次日记的时候,妈妈的房内传来压抑的呜咽声。我知道,她一定又在为我而抽泣了。可怜的妈妈,她在祈祷什么奇迹出现呢?
十班主任是在我不上学的第四天第三次来到家的。记得那天他还是一脸的沉重,半晌,他才仿佛下定决心似的说:“仪生,你太让我失望了!也许是学校的环境不适合你,如果能转换一个环境。你的才能也许会得到更好的发探的,这也是学校的意思,我也是无可奈何呀。”班主任像是完成什么重大使命似的长舒一口气,我则坐在旁边低着头一言不发,妈妈的眼神惊恐而又忧伤,“老师,学校要开除仪生?”“噢,不是的,是劝其退学。这样也许更有利于他的发展。”“不,老师,不要让仪生退学,他会学好的。”妈妈象个可怜的乞丐一样哀求着。“是的,我也这么想,可是……”班主任从怀中摸出一张纸片,放在桌子上。成绩单。我一看,六门功课中六盏“红灯”。我真恨不得立刻去死。“好了,不要再难过了,也许换个环境他会更好。”妈妈终于嚎啕大哭起来,场面显得十分尴尬。班主任第一次象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悻悻地向门外走去,妈妈没有起身,她还在哭,我傻了一样呆在一边一言不发。
十一星期一早上,当舅舅把我的行李、灶具从学校里带回来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别了,我的初中生活。别了,我深爱的梅子,我获得自由了。
舅舅看都不看我,一声不吭地从车上往下卸着灶具,“咣当,咣当”,煤油炉丢到水泥板上是那么地刺耳,仿佛一个现实的丧钟正在我为而敲响,妈妈的泪腺已经枯竭。很多时候,她都一个人呆坐在她的小屋内,很少再像以往一样去串门了。而我,则像一只惴惴不安的老鼠,白天困于洞穴,夜晚便悄悄溜出去到村边的小河旁徘徊。失学所带来的痛苦沉重地打击着我。我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要让我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可恨的梅子,我将用什么来原谅你的罪过呢?
十二离校已有一个月了,村里的议论渐渐平息下去,妈妈的沉默我已习以为常了,仿佛一切都恢复到了以前,只是我很少出门。我以前的伙伴也不来找我了。许多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龟缩在自己的小屋里,烦闷象毒蛇一样缠绕着我。我该干些什么呢?总不能长久地在这个小屋子待下去吧。我已感到浑身的不舒服,行动呆滞,思维迟缓。然而,可恨的梅子又趁机来捣乱,时常在某个沥沥的雨夜悄悄潜入我的宿梦。抛下些许浪漫与轻蔑,然后又悄悄飞去。
十三在我离校43天的时候,舅舅终于为我找了一份工作。那天,他兴冲冲地跑进我家。一进门,便大声对母亲嚷起来。“姐,我给仪生找到工作啦。”母亲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湿漉漉的手,一边问道:“看把你高兴的,找到啥好工作了。”“是我同事朋友开的一家餐厅,正好缺一个服务生。”“我看让仪生去挺合适的。”舅舅擦着额头上的汗珠,拖着沙哑的声音喊着。看着一脸黑黄的舅舅,我的心便涌起一丝愧疚。为我的这点破事,舅舅操碎了心。我还能说些什么说?“仪生,我说好了,明天你就报道。地点是丰茂街,农行隔壁,“东来顺餐厅”。舅舅的语气沙哑强劲,不容置疑。
十四“东来顺”餐厅位于伊云县最繁华的路段。临街两层,面积也大,足足有7,8百平米。上了铺着地毯的台阶,便看到一个孤形的吧台,一个着装工整,容貌清丽的女服务员听我说明来意。便把我领到总经理室。这是一个装饰豪华的雅间,靠近办公桌,一缸热带鱼色彩斑斓,像是五颜六色的花束,在欢迎我的到来。我姑且这么安慰一下自己吧。宽大的办公桌后面,我看到了坐在旋转老板椅上的那张白晰而肥胖的脸,油亮乌黑的的狮子头纹丝不乱地向后倾斜,步伐一致,整齐划一。此刻,那张年久失修的嘴巴微微一张,便放射出耀眼的金光。“你是张仪生?”语气中带着逼人的威严。“是,是严柯(我舅)介绍我来的。”“这我知道。今天下午2点正式上班。你负责1到10号桌端盘上菜。”“那工资呢?”我嗫嚅了一句。“哟,你还挺有心的。试用期半月,试用合格后,月全勤工资元。”总经理语气斩钉截铁。“干吧。横竖总比窝在家发呆强。”我安慰着自己。
十五下午1点50,我便提前10分钟来到饭店。厨窗里戴着高高白帽的大厨主动向我打着招呼。“你就是那个新来的张仪生吧。”“是,是。”我连连回应。“小伙子,好好干。”大厨露出老板的气概。我想他也是个热心人吧。我看他在把炒勺在呼呼喷火的灶台上有节奏地颠着。菜肴便在锅里回环翻卷。倏间,锅中燃起腾腾火焰,大厨依然不慌不忙,依旧用勺撑着锅心,有节律的颠着。突然,大厨反扣的铁勺翻转过来,依然在颠锅,不几下,那菜肴便像长腿一样跑到铁勺里,锅里一点残渣也没剩下。旋即,大厨反手一扣,那一勺菜稳稳地扣在碟子里,犹如一个鲜红的馒头。这手艺,真不错,我不由地啧啧称奇。
十六“四号桌上菜!”大厨的声音高昂而激越。我如梦初醒,赶紧拿了方盘盛上菜肴,向四号桌走去。蓦然,我的心“咚咚”地跳起来。那绯红的上衣,留着蘑菇头的背影,分明就是梅子呀。她,她怎么会在这儿?我屏住了呼吸,分明感到每挪一步都是那么沉重而艰难。“洒了,洒了,汤洒了!”邻近3号桌的一个男子惊叫起来。“梅子”瞬间回过头,我的心沉落到极点。汤碗“咣噹”一声掉在地上,汤汁四溅,汤碗残片碎了一地。“梅子”吃惊而疑惑地看着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怎么搞的,蠢手笨脚的,都操的什么心。上班第一天就摔碗了,这必须赔,赔!”老板的声音闻风而至,像金属撕裂的声音划过我的耳膜。我呆若木鸡。还是领班刘姐为我打了圆场。“韦总,您别生气。小张也刚来,业务不熟,还要多历练历练。摔了个碗,也是我们店岁岁平安的吉兆啊。”“哼,说得比唱得好听,照你这么说,我得喝西北风了。”刘姐红了脸。韦总“哼”了声,骂骂咧咧地向楼下走去。刘姐看到老板的身影消失在楼道拐角处。才放下手中的菜单簿。“还愣着干啥?还不赶紧收拾利索。”
十七我是在进店十二天的时候离开“东来顺”的。那次偶遇“梅子”后,我的脑海中满是她多姿的身影。当我端盘的时侯,梅子便调皮地在我的方盘边缘跳舞,当我拖地的时候,梅子又在白亮的地板上映现她婀娜的身姿。我曾试着把写着她名字的字条撕得粉碎,抛向渭河。让流水终结这段无妄之念。但迷濛的雨夜,她又翻墙入院,推门掀窗,屡迁宿梦。那些日子,我度日如年,饭同嚼蜡,食之索然。整天心神恍惚,摔碗后,又接着摔了几次碟子,汤盆。当我第四次我又摔了汤盆后,韦总终于怒不可遏。他用那肥胖的食指指着我额头,暴跳如雷。“你,你他妈的简直是个蠢猪。你滚,滚!”从第一次摔碗之后,我便隐约感到迟早有这么一天。今天,它终于来了。我平静地有些麻木,讷讷地没有回声。右手便拙缓地解开鲜红的工作服,把它掼在泛着银光的吧台上。头也不回地向楼下走去。
十八我失业了。我拖着赢弱的身子孑然一身门回到家中。妈妈己知道我的事了。我想是舅舅告诉她的。我看到,妈妈的眼里溢满了泪,她在努力没让它掉下来。妈妈一言不发,默默地钻进了厨房,不一会便听到锅碗铁勺的声音,她在为她可悲的儿子又在做鸡蛋臊子面了。灶台的烟从窗缝里漏出来,几声揪心的咳嗽后,一抹压抑的呜咽如丝如缕,混着炊烟在厨房周围飘荡。妈妈是那样的压制呜咽,但隔这么近,我怎能听不到呢?吃过臊子面后,妈妈便急匆匆地出了门。而我,便坐在门槛上瞅着那棵合欢树发呆。直到晚上7点,妈妈才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妈妈便从脖子上解下那条被雪水濡湿的花格围巾,一边使劲地在地上跺脚。“今天真冷死了,雪下这么大,一直没停。但好歹是请成功了。”我在旁木木地问:“谁请成功了?”“一位救你的爷爷。”妈妈高兴地回应着。“救我?”“爷爷?”“他是谁?”“我好好的。”“为什么救我?”妈妈避开了我的话锋。又高兴起来,“仪生,明天下午爷爷就来,他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别吱声,坚持十几分钟就好了。“妈,我没病!”我终于急吼起来。“有病没病谁知道。爷爷来看了就知道了。乖,听话。”临末,妈妈不容我质疑,便拖着长长的咳嗽声跨出房门。
十九第二天下午,吃过午饭后。我仍坐在门槛上呆呆地看那株合欢树。门洞内传来扑踏扑踏的脚步声。侧过脸,我看到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妈妈一起走进了院子。老人清瘦,但精神矍铄。两眼透射着锥子一样光芒,让人颇生寒意。老人身着蓝布夹袄,腿裹白色绑腿,脚蹬一双方口青布胶底鞋,后帮脱底了,这扑踏声,便是鞋底拍击地面的声音。我不由地从门槛上坐了起来。妈妈高兴地招呼着“仪生,快叫爷爷。”还没等我开口,老人的神色便瞬间和蔼起来。“这,这就是仪生,都长这么高了。”今年几岁了?还没等我回复,妈妈便抢先替我回答。“满十五了。”“这孩子,可没让人操碎心。”
我站在旁边讷讷地一言不发。妈妈便絮絮叨叨地说着我近一年中的反常表现。老人一边听,一边用他那留着长长指甲的右手不时地捋着一撮山羊胡子。还不时胸有成竹地点点头。临末,老人若有所思地说:“他这是鬼魂附体,所以便神不由己。”妈妈惊恐地说“法师,那怎么办?”“必须驱鬼还魂。”老人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质疑。“我开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都准备好了。”妈妈急声应着。“那都拿过来。”好,好。妈妈连声应着。扭头打开落锁的西厢房门,从中拿出黄钱,白钱,金方,往生,一碗清水,三根筷子,半碗麦麸,一片青砖,一面簸箕,一孔面箩,一根擀杖。又从我的书房里拿来笔墨纸砚,法师上了炕,移稳炕桌,又从泛着油光的黑皮包里取出一副圆形的老花镜,戴上。又从皮包侧面拿出一红黑斑驳的布包,从中拿出一孔黄铜字环,正扣在一面折好的白纸上,向上推了推老花镜,研了研墨。毛笔在现边上研了研。便翘起那足有一寸来长的小拇指甲。在白纸上写道“中华甘肃******”。写毕,老人便把写好的文书折好**事先糊好的信封里。临未,又从黑皮包里取出一袭青色的道袍,穿上。理了理头发,郑重地戴上那顶巍峨的道冠。又让妈妈找来一件厚厚的棉祆让我穿上,然后又取来一支香,点燃。让我双手擎香立于嘴巴前,然后跪在院子里。末了,他才从皮包里拿出一个青铜铃铛,放在院中的桌子上。又吩咐妈妈拿来清水,筷子,麦麸。只见法师食指指天,口中念念有词,他将一根筷子横跨在碗上,两根筷子作骑马状,跨骑于碗中央,他一边扶稳筷子,一边厉声断喝:“站住,站住!”令人惊异的是,喝了三声,筷子真像听话的孩子一样站住了。未了,法师又从信封里抽出文书,念起来。念毕,用火化了文书。左手顺手操起铃铛,右手拿起擀杖,一边摇起了铃铛,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驱妖魔,赶阴鬼,你从那哒来,还回那达去。你若不听我良言,我执钢鞭将你打。”语末,“啪,地一擀杖,打在我后背上。“快走,赶快走!””“啪,啪”,又是两擀杖。临末,法师又从碗中撮起一撮麦麸,洒落在立起的筷子头上。又换了一副柔和的语气“吃好,喝好,走吧,走吧,别再祸害人了。”语末,便把一孔面箩对准院门口下水道滚了出去。“走了,走了!”法师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倒了半碗清水,便把那碗倒扣在水道口。“好了,好了,妖魔赶走了”。妈妈欣喜的脸上闪着泪光,慢慢拉起了呆若木鸡的我。
二十驱魔过后,我仍没有半点好起来的迹象。一切都和往常一样。我极少出门。每天午后,我还一个人坐在门槛呆呆地看着那株合欢树,直到天黑。合欢花巳凋谢了,连树叶也脱落殆尽。只有光秃秃的枝桠如铁戟铜剑,硬愣愣地直刺苍天。它在告诉我一个怎样的未来呢?我不得而知。很快,寒假便到了。在北师大读心理学专业的三爷的儿子彤云也回家了。那天,他在我家串门当口,妈妈顺便聊起了我的情况。他沉吟了半响,才幽幽地说,也许是“自闭症”吧。“自闭症?”“自闭症”是什么呢?我特意跑到镇上的网吧。键入“自闭症。”屏幕便显示出这样的字幕。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是的,我就是这个症状,说得太对了。妈妈接着追问彤云如何治疗?彤云语蔫不详。只说医院看心理大夫。自知道我患的是自闭症后,妈医院,医生信息。只至一星期后的一个下午,妈妈兴高采烈地从门外走进来,边走边喊“仪生,我托人约上大夫了,约上了。仪生,咱们下周二去省城看大夫!”妈妈旁若无人地大声减叫着。我从未见过妈妈这么高兴过。
二十一周二早晨,在妈妈的软磨硬泡下,我极不情愿地和妈妈登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一路上,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侧头愣愣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庄稼,果树,甚至一群低头吃草的羊,它们都是那样灰蒙蒙的一团,了无生机。妈妈不时打断我,她哀伤的语气中满含慈悲。“饿吗?仪生。仪生,你喝水吗?”妈妈的唠叨瞬间引爆我心中的烦闷,狠狠地把水杯拿起,重重地掼在茶几上,顿时,果屑四溅,汁水漫溢。邻座的小女孩直接被吓哭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小女孩的母亲满脸含怒,用不可理喻的眼光看着我。邻座的旅客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惊懞了,纷纷扭过头来,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这儿发生了什么。妈妈的眼神愧疚而忧伤,她连忙替她不争气的儿子向大家道歉,一边从包中抽拿出毛巾,小心地擦拭着汁水漫溢的茶几。我扭头看着窗外,仍然一言不发。
出了火车站,经过一段长长的旅客通道,便来到车站前的大广场上,广场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我充耳不闻,机械地跟着妈妈向大路边走去。一辆灰色的出租车停在我们身边。“到哪儿?”“医院。去吗?”妈妈急急地回了一声。“去。”“那多少钱?”“5块钱。”“行啊。快上,仪生。”妈妈把我上推进了后座,她也坐在我旁边。只十几分钟车程,出租车便停在省附医的大楼前,下了车,在导医的引导下,妈妈领取了预约挂号单,直奔12楼,12楼是心理科。楼道内候诊的病人很多,大家都在翘首盯着那扇紧闭的门。门楣上用隶书醒目地写着“心理室1”,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心理科主任医师张文科教授的诊疗室。妈妈拉着我默默地排好了队。17号,17号在吗?护士从门缝里探出了头。还有2位就轮到我们了。妈妈兴奋地嚷起来。20号,20号。“仪生,快,该咱们了。”妈妈拉着我一进门,护士便“呯”的一声关了门。这是一个套间,里面还有一间诊疗室,推开米黄色的木门,临窗一张浅黄色的巨大办公桌,几乎占了室内一半的面积,桌上摆着一个大胡子的外国老头铜像。桌头一盆兰草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室内色调以浅黄为主,让人渐生微漠的暖意。此刻,张文科教授巳拿起了桌上的号纸,“你是20号张仪生?”还没等我开口,妈妈便连连应声“是,是”。张教授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妈妈絮絮叨叨地答了许多。张教授边听边记,不时又追问几句。我不敢看张教授的脸,只是愣愣地盯着桌头那尊铜像出神,这不是马克思吗?我们教室的墙上就有这么一幅像,外国人的胡子可真够多。这么浓的胡子,吃我们家乡的馓饭那就糟透了。我为自己奇怪的想法暗自发笑,外国人怎会吃馓饭呢?
张教授终于停止了追问。他向上扶了扶了眼镜。郑重其事向我妈妈说:“你儿子得的是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妈妈说得有点拗口。“对!”张教授肯定地说。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儿童在获得言语功能后,在某些社交场合沉默不语地症状。主要是由精神因素,如受惊,恐惧,忧郁,压抑,孤独而造的精神紧张引起的,其实质并非言语障碍,而是一种社交功能性行为。听张教授说完,妈妈仍是一头雾水。“大夫,那该怎么治?”“以正负强化方式行为矫正效果最好。”妈妈又张大了惊讶的嘴巴。张教授换了一种说法,简单来说,“就是你希望让仪生做的,就用各种办法鼓励,奖励他立即做。你不想让他做的,就用各种办法让他体验做了会不舒服”。“明白了吗?”“我懂了。”“大夫需要吃药吗?”“不必要,别让他一个呆在家里。要多活动。”“记住了吗?”“好,好,我知道了,谢谢大夫”。妈妈诺诺连声。
二十二从医院回来后,妈妈已积极用正负强化矫正我了。她遵照大夫的嘱咐。由易到难。比如,她希望我说话。便递给我一本《唐诗三百首》。“仪生,你给读一首诗,我给你一块木棉糖,好吗?”妈妈知道我从小最爱吃木棉糖了。在妈妈热切的鼓励下,我已挣了三块木棉糖了。妈妈指着第4首说“:仪生,咱们再读一首,好吗?”第4首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己开。”刚背到第2句,一种无名的怒火漫涌而上,我恼恨地把书狠狠地摔在地上。妈妈惊呆了,眼里噙着泪花。“刚刚还好好的,这就怎么了?”我抿着嘴一言不发。
正强化一段时间后,妈妈便开始负强化我了。比如她不希望我长时间呆在房子里,便早早烧了炕,不知怎的,屋里总有一股辣眼的烟草味,这炕以前是从来没漏烟的,这是怎么了。屋里呛得呆不成了,我便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合欢树下出神。天慢慢黑了,我搬了凳子往屋里走,屋内烟味呛人眼鼻,我剧烈地咳嗽起来。妈妈从后面走上来,把手按在我的肩膀上,“仪生,这屋里太呛,要不今晚到妈妈的屋里睡吧!”看着妈妈憔悴的面容,我表情木然,仍旧一言不发。
二十三妈妈的强化治疗一直在进行。但收效甚微,时间在一点一滴地消磨着妈妈残存的耐心。又到大雪的日子了,天空中彤云密布,一场大雪在夜空整装待发。掐指算来,我离校已有3个多月了。还是没有梅子的一点消息。那晚,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你生活在喧嚣与繁华中,我生活在世界的边缘。在这里,我孤独一人,黑暗和恐惧笼罩着我。我渴望光明,渴望温暖,渴望爱。我的呼唤没有人回应,我的渴望没有人明白。终于,我开始放弃,我开始自我陶醉,自我刺激,自娱自乐。我和你走得更远了!
但是,我希望,回到你的身边,走进你的喧嚣与繁华,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与世界,融为一体。”当写完这段话的时候,平时冷若梅子的电灯也竟这般温暖如春。
二十四年的大雪终于过去了。春风又一次拂过渭河两岸,河水的声音更响了,空气中散发浓郁的甜味,沿岸的柳树发出米粒般的嫩芽,远远望去,犹如一个个臌大的绿球,在散发着油油的光芒。
村畔沟沿上,杏花开了,桃花放了,樱花也频频挥手致意,笑意嫣然。四月的天空热闹非凡。燕子从南方飞来,在我家的屋檐下呢喃。我想,那正是梅子从南方带回的温馨问候。一缕阳光从我斑驳的小窗射入,恰恰照在我放在书桌上日记本上,泛着柔和的光芒。
我撩了撩凌乱的头发,走出门外,第一次我感到阳光竟是如此温暖可人。
投稿须知
?来稿请投下方邮箱中,附个人照、个人简介。投稿标题格式为:武山作协投稿+文章题目+作者。投稿人请根据稿件体裁投稿。
散文类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