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黑法师 > 黑法师习性 > 正文 > 正文

永怀追思上一下诚长老之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30 19:58:46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永怀追思上一下诚长老之六

和为尚以戒为师

慈悲济世人间希——弘法利生,慈悲济世

法音创刊三百期,慈悲济世人间希;

爱国爱教谋发展,真实不虚合时机。

——祝《法音》问世三百期庆典

佛法之要尽在三无漏学中。《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详审圣言,知欲圆满清净三无漏学,须以净戒为基。优婆离尊者曰:“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梵网经》曰:“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诸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一诚长老《宝峰双林同戒录序》)

戒是佛法的根本,长老守戒、持戒、传戒,不辞劳苦。不但随时提倡戒律和护持戒律,不忘以戒为师,同时对于戒律仪轨也非常熟悉。自一九八五年长老任云居山真如寺方丈后,即恢复三年传一次戒的传统,尔后还到海内外各名山大刹传戒,所传戒期无数,对于传戒、布萨仪轨已是烂熟于心。长老除了在全国各地传戒几十堂外,甚至远赴美国、新加坡弘传戒律。

年8月19日长老住在法源寺。客厅里的蚊子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有人被咬了一口,不自觉地就伸手要拍一下。长老看着那人说:“以戒为师,不能打,一打就没道风了,就不慈悲了”。长老对于戒律的护持和提倡是不遗余力的,随时随地都会强调要持戒守戒。年11月,医院给身边的僧众开示道:“不能杀生,居士在的时候不能杀生,居士不在的时候也不能杀生。虚老在房间里看到虫子就会拿一张纸把它轻轻地包出去。不能吃晕菜,喝酒也不能,杀盗淫都是一样,做和尚要做好和尚。”

长老在早年学戒笔记中曾记下了这样一段话:“佛法之兴衰,端赖乎戒法之有无而定。所谓戒住即佛法住者,即此义也。然佛陀所制戒法,僧众戒法,自西土授受,此方相承,至南山阐扬,独成一宗。”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有戒律在就有佛法在,若没有了戒律,佛法大厦又从哪里建起呢?这是说戒律对于佛法住世的重要。

没有的戒律这个根本,也就没有了佛法;不但没有佛法,甚至就连僧人也不是了。所以长老说:“戒法是僧格的根本”。“佛教的自身建设,要落实到个人而言,就是戒定慧三学的增上,戒为根本。戒是一种实践,所谓‘以戒为师’,是什么意思呢?‘师’啊!戒是基础,譬如建房,若根基不稳,终不成大厦。”(年9月23日赴新加坡传戒组团会议[厦门])“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持戒,因戒才能生定,有定就能发慧,戒定慧三学缺一不可。若不持戒,无有是处。修行人如果不持戒,则无有是处。”(二○○一年十一月戒期开示)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僧格、个人成就,无不以戒为根本,也无怪乎长老对戒的重视,特别在多处提倡以戒为师。除了上面列举的几处以外,在《云居山真如寺传戒缘起》、《宝峰寺同戒录序》、《能仁寺同戒录序》、《新加坡光明山同戒录序》,以及平时对七众的开示中无不提倡持戒、守戒,以戒为师。

一九九八年长老到台湾传戒,期间给新戒开示如下:

“戒为无上菩提本”,所以“戒”就是我们出家人的根本,如果没有了戒就等于失去根一样,这是不行的。而“信”是成佛的基础,“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善根是靠信心。对于佛、对于佛法有信心,菩提心才发得起来,一切自利利他的功德才能成就,所以要发心。所谓“直心是道场”,发得一分信心,就有一分戒律;发得十分信心,就有十分戒律;发满多的信心,就得上品上戒。惟觉老法师传戒,引礼师父、尊证和尚、十师都如法如律,一点都不省减。现在台湾不知道有没有传过三人一坛的戒?过去在大陆也没有,很少,现在有了,一九九四年开始的,规定三个人一坛。古时候就是三个人一坛,到后来人多,又有九个、甚至几十个一坛的都有,那就不如法了。三个人一坛,听得很清楚,如法如律。

律藏当中,戒律的缘起有其因缘:当时佛带五百位比丘游化苏罗婆国,逐渐游行到毗兰若。当时谷很贵,人民生活得很苦,诸比丘乞食难得。波离国有个贩马的人,赶了五百匹马,住在毗兰若。比丘就往贩马人那儿乞食。马贩子赶马有马粮,叫马麦米。麦子有小麦、大麦,好多种麦子,马麦米是很粗的粮食。马贩子看比丘化不到饭,就发心供养马麦,比丘五升、世尊一斗。佛所得的马麦分与阿难,阿难使人磨作干饭奉佛。佛食干饭,诸比丘各各煮麦而食。

尊者大目连因此告白世尊:“大德,此间谷贵,乞食难得,比丘们因饮食粗恶而皆赢瘦,乞求世尊允许那些有神足通和比丘运用神足前往郁单越取自然粳米而食。”佛告目连:“有神足的比丘可往彼处取粳米吃,没有神足通的比丘怎么办呢?”目连白佛:“有神足者可随意自往,未得神足通的人,我当以神足力接往至彼处。”佛告目连:“不要这么说!你们是已经证得道果,得神足通可以这么做,但是未来纪的比丘怎么办呢?”于是舍利弗在闲静处思惟:“何者等正觉修梵行佛法久住?何者等正觉修梵行佛法不久住?”于是舍利弗从静处起,整衣服至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言:“之前我于静处打坐思惟:何者等正觉修梵行佛法久住?何者等正觉修梵行佛法不久住?愿佛为我开示。”佛说:“毗婆尸佛、尸弃佛、拘留孙佛、毗舍浮佛,此诸佛修梵行法得久住。”舍利弗又问:“世尊何因缘法得久住?”佛告舍利弗:“毗婆尸佛、尸弃佛、拘留孙佛、毗舍浮佛广为弟子说法,亦广为弟子说契经、祗夜经、授记经、偈经、法句经、因缘经、本生经、善道经、方等经、未曾有经、譬喻经、优婆提舍经,亦结戒亦说戒,以经法善摄的缘故,不令佛法疾灭。”佛告舍利弗:“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修梵行法不久住。”舍利弗又问:“世尊何因缘佛法不久住?”佛告舍利弗:“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不广为诸弟子说法,不为人广说契经乃至优婆提舍经,不结戒亦不说戒,因其不以经法摄持的缘故,令佛法疾灭。”这就是佛制戒律的缘起。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也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第一条淫戒: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须提那子。他是村中财宝很多的富家弟子,由于对佛法信心牢固,因而跟随佛陀出家行道。当时谷贵,比丘乞食难得,须提那子心想:“不如带比丘们前往故居迦兰陀村乞食,因为是我故居的缘故,就能大行利养,得修梵行。也可使我的族人趁此因缘行布施,作福德。”于是带领诸比丘前往迦兰陀村。须提那子的母亲听说儿子带着比丘们还归本村,便前往迎接,并劝他还俗:“你父亲已经死了,你祖父及你父亲所留下来的家财无量,现在没有人继承,你应该舍道还俗,好好地守护、爱惜我们的家财。”须提那子即答母言:“我不能舍道,我现乐行梵行,修无上道。”如此三劝三答,儿子始终不肯还俗。其母便舍之而去,回到家里告诉媳妇:“你月水来的时候,记得告诉我。”媳妇自知月水时至,即告诉母亲。于是母亲要她把初嫁衣服穿上,带到儿子的住所,劝他还俗。但他始终还是不愿,母亲没有办法,就告诉他说:“你的媳妇华水已出,现在正好可以结胎安子,使我们家族不至断种。”儿子告诉母亲:“这事简单,我可以做。”当时由于佛尚未制戒,须提那子不知、不见欲秽,便捉住媳妇的手臂,带到至园中屏障之处,三行不净。须提那子犯了恶事,作了不净行,烦恼得很,经常闷闷不乐,其他的比丘见了问他:“你修梵行很发心,为什么不快乐呢?”过去的人很直爽,做了什么事都讲给比丘听。他说:“我犯了恶事,犯了不净行。”比丘们就将这个因缘一五一十地告白世尊。世尊问了须提那子所犯之事后诃责言:“你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因此,世尊召集比丘并与诸比丘结戒。因有犯戒的人了,所以结戒、制戒。从那时开始,犯不净行,结为波罗夷罪。波罗夷罪是堕法,不通忏悔,很严重,跟人头断了一样,没有头怎么活呢?比丘犯了波罗夷法也是如此,犯了波罗夷法就是堕落,落入恶趣。这是佛制定第一条不淫戒的缘起。

第二是盗戒。佛世时有一比丘过去与国王很熟,那时候没房子住,就是树下一宿。菩提树我在尼泊尔看过,它的叶子厚,雨打不进去,如同在屋子里一样。因为没有房子,这个比丘就用草搭个房子栖身。当他外出托钵时,一个拾柴火的人把他的房子拆了、拿走了,等他回来时,屋子已经被拆毁了。他就想办法再造一间屋子,就去到为国王守木材的人那儿,对守木材人说:“汝知否?王与我材木。”守材人听他这么说,就回答:“随意取去。”比丘即斫截最好的木材持去。后来,一位大臣统知城事,见材坊中国王所要的上好木材已经被斫截狼藉,就责问守材人,悉知原委之后,就去问国王是否真有此事。国王大怒,立即找守材人和取木的比丘一起来,比丘就对大王说:“大王!您初登王位时说:‘在我世时境内有沙门、婆罗门知惭愧乐学戒者,与而取,不与不取;与而用,不与不用。从今日起,沙门、婆罗门草木及水听随意用。’”大王说:“我初登位时,确实曾这样说过。但是,大德!我说的是无主物,不是有主物。”世尊知道了以后,就诃责这位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并问当时在场的一位迦楼比丘,他过去曾是国王身边的大臣:“王法不与取,几许物应死?”比丘说:“若取五钱,若直五钱物,应死。”于是就制不偷盗戒。印度钵多罗树,树心一断就死了,不复再活,比丘偷盗,犯波罗夷亦复如是。树断不能生,头断不能活亦然,所以说犯波罗夷很严重。

第三条是不杀生戒。当时在婆裘国的比丘修不净观,观身体大小便利、口里啖吐、鼻屎、耳屎、烂粪,没有一点干净的地方,所以厌患身命,请人拿刀杀他,说“大德,断我命来,我以衣钵与汝。”那人真杀了他,衣钵也拿走了。当时因这种情况自杀、赞叹杀、教人杀的很多,故使破裘国中死尸狼藉。因此佛以上事诃责婆裘国中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制成波罗夷罪。针鼻缺了便不堪复用;比丘犯波罗夷罪亦复如是,不复为比丘,因为他已经堕落了,所以佛制了第三条不杀生戒。

第四是大妄语戒。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之分。譬如说自己得了胜智、胜果,得禅定,这叫大妄语;恶口、两舌叫小妄语。打了大妄语犯波罗夷罪,如同一个大石头破成两块,再也合不拢来;比丘犯波罗夷也是如此。

以上是略讲四堕法的制戒缘起。受戒容易,持戒难,四堕法是最要紧的,出家人犯波罗夷法就跟死了一样。“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要痛念生死、痛下苦功。出家一次很不容易,成了比丘就是人天师范,很了不起的,值得鬼神敬畏。犯戒之人,连鬼神都为你感到可耻,而且会把你走过的脚迹扫掉。戒这样严肃,我们要做到很不容易,要发长远心、道心,要发菩提心。

什么叫菩提心?就是不染污的心。什么叫染污?为什么佛坐在莲花上?莲花不沾东西,莲花上放了墨,它会滚下去,水放上面像珠子一样滚掉了,不沾东西。所以莲花是最清净的;布就不行,见了墨是黑的,见了红是赤色,见了什么染什么。比丘不要染污,染污就是肮脏,染污就是不净。持清净戒,干干净净的,如穿白衣;有染污,戒体就不清净了。所以要下决心把戒持好,十诵中佛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初出家的前五年要研读律藏,戒律完全清楚了,修行就成功了一半。

除了持戒,还要有威仪、不犯律仪。“律”是戒律,“仪”是威仪。威仪有好多种,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什么叫三千?就是行、住、坐、卧各二百五十条,合计是一千;过去一千,未来一千,现在一千,叫三千威仪。你要学好很不容易,上殿、坐香,站在那里就是“立如松”,脚步是前八后二,头靠衣领,不斜视,不能东瞧西看,叫律仪、威仪,这是大略地讲。细讲二百五十条,行、住、坐、卧,行如风、立如青松。行步如雁行,一行一行地不能乱走。坐如钟,如释加牟尼佛一样打坐,双腿一坐,两手结弥陀印,眼观鼻,鼻观心,头不能摇来摇去,眼不斜视。坐如钟,像一口钟,稳稳当当地,不东倒西歪。手怎么放呢?手有四种放法:冬抄,冬天抄起来。夏搭,夏天坐下来搭在膝盖上。穿海青站着,要捧弥陀印;褂手要下垂。腿有四种坐式:双跏趺、单跏趺、叉腿、挂腿。卧要右协而卧,右手枕头、左手搭膝。卧如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这是四大威仪。如果现在做不到就要学习,为人师表,威仪是很重要的。今天讲的,晚上就要做到啊!过去老修行晚上睡觉是那样,早晨起来还是那个样子——右协而卧;现在人睡觉,东翻西滚的没有威仪!所以要习仪,受比丘戒本来要三天习仪,现在没有时间学了,要想做到这样子,就得天天学,学而时习之;做不到就要忏悔。有罪则忏悔,忏悔则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晚上拜忏就是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总之,持戒是修行的开始,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改,行就是走。本来不如法才要修行,就像犯错一样,要悔改。修行就是要这样子,讲得到行不到,不如不讲;讲到就要做到,才是修行。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讲到做到;做不到还叫修行吗?所以,要达到这个目的。出家人为什么叫人天师范?就是你做得好、行得好,不是当面讲仁义道德,背后来男盗女娼,那就要不得了,不合出家的戒律。”(《台湾埔里中台禅寺一九九八年传授如来三坛大戒开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ifashia.com/hfsxx/4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黑法师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