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黑法师 > 黑法师扦插 > 正文 > 正文

当代名家胡秋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8 16:19:07
胡秋萍(女),河南开封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等。获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优秀奖、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书法家荣誉称号。出版有《胡秋萍书法艺术》、《乘物游心—胡秋萍书法集》、《听花堂诗语》等10余部作品集。多面与高度沈鹏胡秋萍同志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她写散文,作诗词,能吟诵,兴趣广泛。这些都滋润了她书法的厚度与风采。她有胆识,有中原豪士的雄姿,也不乏女性的婉约。写散文、诗词,善于从身边的经历体悟,真挚而细腻,从内心深处开掘,像“一簾清影涤心尘”,“狷介谁怜,残月如钩以梦填”,体现了一个孤独的灵魂,不欲人知又有诉人的心境。到了新疆那样辽阔的边远地区,又发出“奈何寸草不生地,尚有青云一己知”的浩叹。看来,性格活泼的秋萍,也颇多内敛。真正的孤独者常常是深刻的。胡秋萍从王铎来,膜拜与规摹,都可以看出她的定力与魄力。王觉斯曾称对米南宫要寝卧其下,秋萍对王觉斯也体现相类的神情了。但秋萍同志又是不满足的,她在试验性的探索中循环往复,孜孜不倦。王觉斯遍临阁帖,又有创造性的发挥,这当中不仅有勤奋,有胆识,还有屈辱和苦难带来的对自身的突破,可遇不可求。包括王铎涨墨的处理以及由此对章法的随机处理,既有工具的原因,更有艺术家对“艺”、“道”的把握,怎样追寻古人的精神并破译古人的方法,其实在当代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有宿墨墨汁,很方便使用,似乎也成为一时潮流。弄得不好,丰富艺术语汇却使语言乏味。我曾经表扬秋萍同志对涨墨的追求,善于领悟的秋萍没有停留在小技拾人的层面。近年,她又在做历代草书赏临的学习和研究,这使她的草书创作道路得以拓宽。她的草书宗法传统,既有“二王”笔意,又有唐张旭、怀素雄逸挺健的风姿兼以王铎浑厚开张、墨色淋漓的气势,有自己的风格。秋萍秋萍对草书有其理性思考,她认为:草书是极理性极浪漫的艺术。说明她对书法的功力、才情、修养并重。对笔墨追求有高度,把自己的草书创作定格在“诗意生命的迹化”,由此可以透视她的慧智。胡秋萍其人其书杨晓阳在杭州的一个书法邀请展上,我注意到的有限的几个书法家,胡秋萍是其中的一个。经曾来德介绍,我对她有了初步的记忆。后偶然在中央数字电视台的录播现场见到她时,含蓄秀美的外表使我一时不能将她与其投笔豪迈劲健开合收放自如的书法联系在一起,多少有点诧异。渐渐熟悉了,我发现她的现象应了一句话:即静若处子,动若飞鸿。在人群中,她一般象一颗小草静静地生长在背荫中,无声息地像小孩般观察着别人的往来。执着临池时则不让须眉,一旦手拿起笔书写时则似目空一切,迅速进入一种小小的亢奋,点划之间掷地有声。其楷书厚重工稳,精细典雅。观其行草书之笔划轻重缓急、顿锉有节、轻重引带、自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笔墨精彩处,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放纵豪迈似有神助之感。内敛平稳的细腻秀韵与飞扬忘情的开张雄浑之间轻盈转换,在我所见书法家中见所未见,也闻所未闻。还发现偶然在一些场合,由于学术问题的谈论一旦被有些话题触动,其从平静状态迅疾激发感触转换为情绪和思维冲动状态的间隔几乎没有,旋即进入一种喷涌而又遏制的激动,以致谈话声虽不大而略带颤抖,这是需多才华出众者所共有的现象,而她更为典型。她是一个以美丽外表掩盖其狂放内心的天资卓越又精进好学的女才子。她从身边的小草小花都能吸纳其滋养和永不满足的天生狂野追求的状态令我吃惊。而书法所能承载既包涵中华文化的内寓故事、文学、哲理以及从象形文字转为图案造型进而演化为抽象表达所具有的造型艺术的全部生命和生成过程正是胡秋萍这个个体生命赖以发挥的绝佳途经。因此,我认定:书法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种生存生活方式,甚至已成为她的生命。虽然她也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能赋诗词,但书法的宽大境界看来最能满足其厚积薄发的性情。我祝贺她已取得的成就,更庆幸我们的时代能够成就她精彩的人生。放笔开去,无需理由,你就是胡秋萍。听花胡秋萍花的脸永远是向着太阳的。花也会笑,也一定会有声音,只是你要用心去听。当你不能静下心来时,你就一定听不到。因为,你仍在红尘的纠缠中无法与她的信号对接。天地间无论动物或是植物都是有心有灵性的,只是你没有与她的信号对接。花会笑也会诉说,诉说她一世的才情,诉说她对阳光、空气、雨露、天地的眷恋和感激。花也是有感情的,当你对她用心时,一定会融进她的世界里,你会发现她的笑是那么灿烂;当你无视她的存在时,损失的不是她而是你,她会依然地花开花落,生于地,长于天,最终回归于大地,而你却失去了美对于你生命的滋养。万物的美都缘于善,善则必缘于真,只有真和善的东西才会显得美。天地间万物的生命诞生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每一次生命的诞生实际上都在完成着物种的进化。这种不可思议却让人产生了上帝造物的幻想,直到伟大的达尔文将此揭秘,详尽地阐述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纵然如此,你仍会常常感动于生命的诞生,感到万物都是有神性的生灵,我相信花也是天地间物种中不可重复的惟一。所以,一花一世界。在花的世界里也演绎着生命盛衰的全部过程。花每一次的含苞或怒放都是在竭尽着她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和激情,那么坦荡、那么毫无保留、那么心甘情愿、那么义无反顾,即使是不再复生,也要盛开着倾诉她一世的情缘。我也相信,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她生命中也是天地间的唯一。我喜欢花这种单纯的本真,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无所畏惧的大自在大境界。在初春阳光的温情里,在细雨濛濛水珠的浸润里,在晚风手指的爱抚中,花会发出由花心直至根部蹿出来的笑声,那么纯净、那么轻盈、那么温柔、那么令人沉醉。喜欢花,喜欢读花,喜欢听花是我四十岁以后的事情。四十岁以后,终于从忙碌的单位调到了清静的书画院,整个生命状态彻底改变。终于,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滋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时间的宽裕和精神的自由使我成了闲人。有了闲,才能滋生出闲情逸致,才能够在写疼了手指、颈椎、腰椎的时候俯下身来看看花,听听花语。慢慢地我发现她们是风情万种的精灵,发现她们也是需要有人来呵护并有人疼爱的。不然怎么会在有人爱怜时她笑得那么甜蜜呢?我常常陶醉在这感天动地的笑靥里,情不自禁地弯下腰伸出手来,轻轻触摸一下她的脸庞和红唇。啊!所有花的脸都是那么嫩嫩的、润润的、绵绵的、茸茸的,那么质感地从你的手指沁入你的心灵。凝视她久久地用心听,在她的笑意里你会读出她的羞涩、善良和美好,你会忘记烦恼甚至生老病死的痛苦,会生发出要感谢造物主的恩赐、感谢天地美好的馈赠之情,甚至会忍不住心底潮湿,爱怜的情意无以言表。花以植物科类的不同容貌也不同,但是无论她们的容貌如何不同,对于美呈现的无私却是一致的。花是天地万物的其中之一,也是天地间爱的载体。面对她,你能生发出爱的情意和幻想,也能够感受到在美好里被爱的快乐。阳光给予花绽放的能量和激情,雨水给予花需要的水分,大地给予花生命的营养,她把生命的精华酿成灿烂的五颜六色,奉献给这个世界,让人欢喜,让人享受,让人陶醉,自己却一无所求,只是淡定地经历着生与死的过程。我常常怜惜她美好的短暂,短暂得常常要靠回忆来追索她的风姿和迷人,要靠想象来实现对她的眷恋。花是万物的精灵,也是美的物象符号。听花是我前世结下的善根情缘。爱花才能听花,听花才能享受到被花的爱,才能感受天地赐予精华的奇妙,生命才不会孤寂。我们会像花一样把自己也交还于大地,与花共同成为大地的混合物以供给新的生命营养。听花,在晨曦的曼妙里,在清风微雨中,在晚霞微醺的嫣红里,在时光绵延的隧道,在一呼一吸的淡定中-------字在自在胡秋萍近年我有学佛,尚未皈依。清晨起来,轻揉肿胀的眼睛,沐手洗脸,打开窗户,放一碟净空法师的讲经。瞬间,一派宁静平和的气氛弥漫整个房屋,我的心也随之。佛法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教育,它让迷惘苦难有慧根的人觉悟,而能启人觉悟、开智是佛法里的第一公德。我在这样清澈、空明的佛音中享用一日的第一餐。然后,坐在沙发上,盘腿,手心向上,深呼吸,静听《心经》。听完后静坐一会儿。这时候,最怕什么换毛笔、宣纸、石头、毛毡的电话打来。我只好说:谢谢你!现在不需要。”我深知这些人也是不能得罪的。还有“我是某某杂志的,我们杂志影响很大,想给你做几个版面,需要版面费……”我也一一婉言谢绝。虽是暮春,阳光依然清新、明媚、柔和,这当是孙过庭《书谱》五合五乘的第三合吧。我把头天晚上儿子做作业弄得零乱的书桌收拾一下,打开音响,放上琴曲,然后展开字帖临摹。常听人讲,由于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冬天可以享受夏天的食物,夏天也不用忍受酷暑的折磨。很多过去难得的东西,现在都可以轻易得到,随之人的幸福感似乎也越来越少。然而,有一些幸福也许是一些人不曾品味过的。比如:在窗明几净、轻音缭绕、清茶一杯、檀香一炷的氛围中,伏案临一本你喜欢的字帖,沉醉于一笔一画,这时候,你心里什么也没有,一如瑜伽之冥想、佛家之坐禅,只有一笔一画触纸的清音,单纯的只有黑白,好不“字在自在”!也许你会觉得黑白的世界有些孤独。然而,人本是孤独的来,孤独的去,上天不会因人害怕孤独就取消孤独,只有智者才善于在孤独中快乐地活着并创造着。犹如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王文兴在《星雨楼随笔》代序《书法是艺术的顶巅》一文所言:“你如问哲学家或宗教家,什么艺术等级最高?他定会回答:离神越近,不食人间烟火,摆脱众象,既是太朴,亦是太素的艺术等级最高。这是有道理的。只有这种太朴太素的艺术,才能触发人们高洁的情想,从而产滋纯净无玷的快愉。你如果问艺术家得来的答案大约亦同。恐怕都认为由繁入简是艺术的所趋……”在他列举的诸多中外文学、音乐、绘画中,还有中国的书法。他的“少即是多,便是深”少是创造者去芜存菁提炼出来的,观赏者亦因别无干涉,专神注志而得到愉悦。临摹时,在舒缓有序的起笔、行笔、收笔中,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ifashia.com/hfsqc/482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黑法师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