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
净
土
释
疑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听友,《慧净法师净土释疑》是新出的一本书,我们将为大家连载分享这本书里的内容。
没办法念念不舍,是不是应该加强机法两种深信?问:上人曾谈到,如果愿生心强,对第十八愿有正确的了解,自然就会念念不舍。如果没办法念念不舍,是不是应在机法两种深信方面加强?答:其实念念不舍是很自然的,一个人如果有机法两种深信,就会毫不勉强、自自然然地流露,因为有嘴巴就能出声,有心就会起心动念,只是将它转为名号而已。学佛的基础是建立在信仰因果业报上,如果因果业报的观念不深,就没有学佛的基础,因为他不会有出离三界六道轮回的观念,如果对因果业报不肯定,不深信,那他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净土法门是在深信因果业报的同时,进一步深信自己是永远在六道轮回的根机。当我们真的面对自己的贪瞋痴、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一定会发现自己罪恶很深;之所以没有发现身、口、意是恶多善少,是因为没有时常自我反省,或者不知反省,也就是没有常以法镜来照自己。什么是法镜?譬如《无量寿经》下卷的“三毒五恶”段,那就是法镜。常以法镜来照自己,我们罪恶的身心就会原形显露,晓得自己是恶多善少,而认清自己是下劣根机。我们学佛是要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而不是要求、指责别人。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他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只是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一直忏悔改进。《易经》有一段话是我们修身很好的法镜:“诿罪掠功,小人之事;掩罪夸功,众人之事;让美归功,君子之事;分怨共过,盛德之事。”一般人在发生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诿罪,甚至是掩罪,更不用说坦诚地将自己的过失发露出来。承认过失、反省改进是人应有的态度,更何况是修行人?修行人有过失,是应该在大众之前表露忏悔的,这样罪障才能消除,借由在大众之前忏悔的力量才能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因为业力有根,必须将根挖出来摊在阳光下,如果不把根挖出来晒太阳,只是枝叶晒太阳,日后根还是会再生长。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重在忏悔自己的业障,发露自己的业障。可是就我所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掩盖自己的错误,指责对方的过失。都是在“诿罪掠功”,即使没有“诿罪掠功”,也都是在“掩罪夸功”,把自己的过失尽量掩盖,一点点成就就会夸大,有一二分说成三四分,有三四分说成八九分。虽然说“掩罪夸功,众人之事”,我们都是学佛人,不可以只和众人一样,所以我们不应“掩罪夸功”,但是却做不到。我们要“让美归功”,可是也做不到,好不容易经过辛勤的努力,有一点点的成果,却要白白地将成就让给别人;让众人所赞叹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个也做不到,所以不是君子。至于“分怨共过,盛德之事”就更难了。如果我们能够“分怨共过”,表示很有修养,而且我执很淡泊,不计较是非。本来一个修行人应该是让美归功,分怨共过,可是我们做不到,这就显示我们的根机之低劣、罪业之深之多。还有另一句话:“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这两段话我自己非常喜欢,也曾引用在《慧净法师书信集》当中,这两段话的内容是修行人应该效法的;但是也因为很喜欢,所以感到很惭愧,因为自己一点都做不到。在佛法中,对道基有非常具体、明确的说明,就是五戒和十善。不管是圣道门还是净土门,持五戒、修十善都是必须的,这是所有学道的基本;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体会苦、集、灭、道,进而证悟苦、集、灭、道。如果连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话,这个人根本不可能脱离三界六道轮回。五戒,第一就是不杀生,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不食肉;还要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打妄语,真不真诚;其他像邪淫、偷盗,对我们来讲也经常在犯,因为那不是指行为,而是心念,我们的念头都常常在犯。五戒展开来就是十善,我们不但做不到十善,反而都是在犯十恶。因为反省到自己的根机根本做不到,所以净土法门才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这个法门是建立在五戒十善、因果报应之上,知道自己都是在犯五戒、违十善,永无出离之缘,才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在阿弥陀佛的救度当中,惭愧地、感恩地过念佛的生活。道基的另一种标准是《观无量寿经》所讲的“三福”——世福、戒福、行福。世福是指世间的善事,有了世间的善事,才能获得世间的福报。世间的善事,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戒福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行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的三业都是贪瞋痴,自私自利,不要说三福,我们连一福都做不到。如果体会到这一点,也会深信自己的根机是一个“无有出离之缘”的人。佛法不只是哲学、理论,而是实践的法。一个真正想修行的人,必定是将佛法当作实践之学,并援引于生活当中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否则不可能了解自己的卑劣、渺小以及罪恶之深。而如果没有因果业报的观念,即使学佛,也不会把佛法当作脱离生死轮回、超凡入圣的重要方法,只是将佛法看作一种哲学思想而已。如果有因果业报的观念,佛法的每一字、每一句,在我们看来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心血、骨肉;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释迦牟尼佛深切的悲悯之心;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提醒我们要脱出三界轮回,往解脱的境界前进。佛法的每一字、每一句在我们看来都有血、有泪,而不只是一种哲学、学问而已。所以,净土三经文文句句都是释迦牟尼佛的血泪,都是阿弥陀佛的骨肉。它不是白纸黑字,不是死的,是活灵灵、活泼泼,是生命活跃的。弘·愿·法·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